我与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情缘-尊龙凯时人生就得博

当前位置:尊龙凯时首页>新闻中心
职工文苑

我与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情缘
|
来源:金钼集团|2024/8/15 15:31:00|作者:廉广华|人气:108

导语:当一个人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了这片灰色的土地时,他一定有许多故事想讲给你听。当一个人把一生都献给了“中国钼都”时,他的故事可以写成一部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。

是什么力量能够让一个人把青春和热血洒在这里?又是什么信仰可以让一个人把根扎在这里?有人说是信任的力量,还有人说是父辈的情缘,而我则认为是光的能量,是前行路上那一盏盏明灯所发出的光束,这光束犹如一个人在黑暗里看到了希冀,汲取了勇往直前的能量!

1985年,在我临近毕业时,学校主管工作分配的老师找我谈话,告诉我毕业有两个国企单位可选择。一个是陕西省焦化厂,一个是金堆城钼业公司,他们都是大型国企。从当时企业效益和职工福利来说,陕西省焦化厂远胜于金堆城钼业公司。

钼冶炼厂是金堆城钼业公司下属的二级单位,也是即将建设的新厂,距离渭南市区不过40公里,而且火车汽车都有,回家很方便,加之,这个新建的钼冶炼厂正缺少工业锅炉方面的技术人员,我又是这个新建的钼冶炼厂厂长亲自去学校“钦点”的人,最后,经过认真考虑,我选择了金堆城,而这一年,我刚满二十一周岁。

新建的钼冶炼厂,位于陕西华县以东6公里的莲花寺镇,这里以“石头、蚊子、草。”而驰名。说是镇,不过就是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村子。镇上的街道,南北长不过200米,而我们新建的厂子,当时职工仅有四十多人。整个厂子只是一个围墙圈起来的大院子,没有前后大门。大院里,除了两栋破楼和几排水泥板搭建的平房,便是高过人的杂草和遍地的石头,可以说这里是名副其实的“穷乡僻壤”。

我很清楚地记得,当我来单位报到时,时任钼冶炼厂厂长姜国增和厂工会主席张思亚,热情地握住我的手说:“欢迎你,我们厂正需要你们这样的年轻人。”也许,正是这句话,让我对这个即将建成的新厂充满了希望。

分配到冶炼厂后,我居住在镇上的家属院单身楼。和我同寝室的是一位40多岁已婚同事,因为他比我先入住宿舍,因此,当我搬进宿舍时,他留给我的仅有一个床位的空间,其余都是他的“地盘”。好在我是刚进厂的新工,除了铺盖卷,就是一个装着我全部家当的长一米的小木箱。除了晚上睡觉,我基本白天很少回宿舍,所以也并没有感到什么不适,加之,我们两个人都是喜欢看书学习的人,于是,大家在一起相处了几年算得上是“和谐共处”。

刚开始上班的半年时间里,因为整个厂区建设还没有开工,我被编在了机动科。每天上下班,我就和前期到达这个厂的十几名职工,跨越陇海铁路线,一起去厂里的大院,干一些修修打打的钳工焊工电工活儿。厂里的行政后勤服务人员,则在厂子铁路北边的家属区上班。

从我们住的家属院到厂区,步行不到十分钟。我们上下班来回就靠两条腿。通往厂区的路是一条宽两米的土路,而且上下班途中必须要跨越陇海铁路线。那时铁路还没有提速,也没有封闭。翻火车、钻铁轨、和火车抢道,是我刚上班那几年练就的特殊本领。可以说激情与速度,风险与危机时刻存在。有的职工为此献出了腿,有的家属为此付出了生命。后来,铁路大提速,陇海铁路线全面封闭了,我们上班才从如今的厂区西边大道,穿过隧道,步行上下班,再后来,为了职工上下班的安全,车里开通了职工上下班的专有通勤车。

冶炼厂建厂初期,条件十分艰苦。职工住的单元房和单身宿舍里没有暖气,厂区没有洗澡堂,办公室没有空调,就连就餐也是在当时的技校食堂搭伙。学校一放假,我们这些单身吃饭就成了问题,因为在四十几名职工中,全部单身职工也不过十人。

为了吃饭,在第一年的春节期间,我还为此和我的机动科长“大发脾气”。后来,厂里才有了一个专为单身临时建造的小食堂。

那时,厂里也没有职工活动室,更没有公共电视。下了班,除了打牌下棋看书,单身们唯一的快乐,就是去莲花寺火车站站台的柳树下坐着聊天,或抬眼望着不远处的少华山,或无聊地看着四趟旅客列车在这里停靠时,那些上车、下车,东来西往的旅客们,或数着一列货车能拉多少节车皮。

1986年,冶炼厂开始了轰轰烈烈地厂房和生产线建设,我们这些创建者,纷纷投入了紧张地前期工作。回填工程沟壑、架设铺埋电缆线、清除建筑垃圾和杂草石块,为各种设备除锈刷漆……在冶炼厂筹建期间,我的科长高守信,以严父似的关爱,为我点亮了人生路上的第一盏明灯,照亮了我向专业知识顶峰攀登的道路,在他的支持鼓励下,我先后自学了中文、计算机等大学课程,并取得了毕业文凭。

同年11月下旬,冶炼厂施工建设急需一批钢板、槽钢,为了解决工地燃眉之急,也为企业节省建设资金,时任冶炼厂生产设备副厂长的任振虎同志,亲自带领我与其他五名懂气割焊的青工,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上,从冶炼厂出发,向金堆城大山挺进。我们和任厂长一同乘坐在用篷布围起来的解放牌大卡车车厢里。寒风透过篷布的缝隙,是刺骨般的冷,加之山路崎岖盘旋,我们只能站在车厢里,双手紧紧地握住卡车两侧箱板上的护栏,任凭身子随着车辆的左右前后摇晃摆动,就这样经过两个小时的行驶,我们来到了金堆城矿区。 

到金堆城矿区下了车,呈现在我眼前的,除了皑皑白雪,就是横七竖八躺在山沟里的废钢铁堆。我们无暇欣赏雪山美景,立即着手准备氧气瓶、乙炔罐以及气割焊等工具。此时,只见任厂长扛起一个氧气瓶就往废钢铁堆小跑过去。

他扛着氧气瓶,迎着风雪,勇往直前地高大背影,虽然过了几十年,但只要我闭上眼睛,这个画面就会在我眼前浮现。

望着任厂长行进在风雪中的身影,我们身体里仿佛注射了强大的能量,大家一鼓作气,撸起袖子加油干。经过五六个小时的紧张工作,我们把能用的钢板、槽钢装了大半卡车。在下山途径的寺坪路边小饭馆,我们匆匆吃了一碗热面条,趁着天黑之前,下了山。因为忙着干活,我也没有机会好好看看这个“赛北京”的金堆城风光,加之,我们坐在四周篷布围着的车厢里,因此,就连进出金堆城山路两边的风景也没有看到。工作一年后,我第一次走进金堆城矿区,没有想到是以这种方式。

金堆城大山给我的印象除了山高沟深,雪大风寒,并无其他特别之处,更没有之前在金堆城职工家属们中间流传的“金堆城赛北京”的美景。

1986年下半年开始,因为建厂的需要,大批成建制的技校毕业生也被分到了这里,同时,一大批专业技术强的干部、技术工人也从金堆城矿区调了过来。当时,冶炼厂作为金堆城钼业公司在大山外唯一的二级生产单位,自然有一部分人把它当成了“世外桃源”,于是,他们通过各种关系也来到了冶炼厂,但是,事后这些人才发现冶炼厂艰苦环境、生活条件比他们一直生活的金堆城大山沟里还差,无奈,这一部分人,受不了艰苦的环境和背井离乡的煎熬,又通过关系调回到了金堆城矿山里,而留下的这些人,无疑成了冶炼厂的创建者。

1987年春季,厂机动车间成立,随后锅炉工段成立,这时候,我也正式回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。在锅炉正式运行前,经过大家的无记名投票选举,我担任了锅炉工段第二任段长。工段下设四个班组,全部人马50人,百分之九十都是和我一样年龄的青工,他们基本全是技校毕业生,文化素质高,青春活力饱满,可谓“兵强马壮”。

1987年9月11日冶炼厂焙烧车间多膛炉点火,10月20日正式产出三氧化钼产品。我们锅炉工段的主要工作,就是为多膛炉上游工序冷热两个煤气站,提供足够压力的蒸汽。多膛炉——煤气站——锅炉房,就成为当时钼冶炼流水线上三个缺一不可的链条,而我肩上的责任也是可想而知。

在我担任锅炉工段第二任段长三年多时间里,上自冶炼厂党政工领导,下至车间主任书记,以及班组同事,都对我在工作、生活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、关怀、信任,尤其在我担任工段长期间,我们班年逾五十的老职工、共产党员牛志远同志,给予了我在工作上最大的支持和帮助。在工作中,我是唱“白脸”的,而牛师傅就是唱“红脸”的。我们与班组几十名职工团结一心,努力前行,硬是把一个曾经闻名全厂的“脏乱差”班组,带进到了全厂乃至全公司的先进班组行列。我们这个班组不仅连年被评为各类先进集体,我本人也连续四年被评为金堆城钼业公司先进生产者。

1989年我们班组被西安有色公司评为民主管理先进班组,当时获此殊荣的,整个金堆城也不过四个班组。后来,企业给我额外涨了半级工资,尽管当时的半级工资也就6元钱,但是当时的职工月工资收入一个八级工也不过百十来元,而当时能涨半级工资的,在冶炼厂近千名职工里,也仅有四人。

在机动车间、动力车间,我尽管只工作了三年多,但是车间领导李社昌、马延周、刘安林、程铁建等,还有我的入党介绍人刘忠孝,他们在工作上对我“高标准、严要求。”在生活上对我照顾有加,他们一起用爱的“炉火”锻造淬炼着我这块“青钢”,为我点亮了第二盏人生路上的明灯,让我从一名普通的职工,慢慢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党员。

1990年,有一次冶炼厂召开“党政联席会”。在会上,时任冶炼厂厂长卢爽晰提议我担任动力车间主管生产的副主任,但是,厂里参加会的一位主要领导却说:“这个年轻人本质很好,是块好钢,但就是‘棱角太锋利’,我看先调到机关部室打磨打磨,以后再提拔也不晚,毕竟他也才二十五六岁嘛。”就这样,我人生错过了最佳进入“官场”的时机,也让我从此对踏进“官场”失去兴趣。

为了“打磨”我“锐利”的棱角,组织把我从生产车间调到了安全环保科。在安全环保科的半年多时间里,我的科长谭伟坤,在工作上对我言传身教。在生活上,对我关怀倍加。有时我和他一起出差,每次回来都被他邀请到家里一起吃饭,后来,组织要把我调到宣传部门,他亲自

找到厂党委书记说如果你们提拔他,我完全支持;如果只是平级调动,我不同意。最后在卢爽晰厂长的亲自过问下,我才得以从安全环保科调到了宣传科。

1991年,冶炼厂在时任厂长卢爽晰的带领下,掀起了一场从氧化钼生产、氧化钼压块,到精细化工产品研发等领域上的一场“科技革命”浪潮。

在氧化钼生产产量、质量、服务保障等方面,焙烧、成品、动力等三大生产车间之间展开了“掀起生产高潮、推动科技进步”的劳动竞赛活动,全体职工同心同德,努力工作,迎来了“喜报”频传的好消息。三大车间干部职工纷纷向厂党政工领导报喜,每个单位都超额完成了厂下达的生产经营周期任务。

在压球压块现场,为了完成出口日本的氧化钼压球压块任务,以共青团员为骨干的“压球生产突击队”纷纷成立。广大青年团员和生产骨干响应厂党委“团结奋战,为国争光。”的号召,积极投入到了这场“史无前例”地生产任务中。在前无任何压球设备和实战经验的基础上,冶炼人硬是凭着一股不服输,迎着困难上的顽强不屈精神,反复试验,土洋结合,甚至靠人工操作,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对日本国的压球出口订单。

在精细化工研发现场,冶炼人以“不畏艰难,敢为人先。”的英雄气概,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强,他们走前人没有走过的化工研发路子。北上京城,南下广州,不辞辛苦,拜师学艺,经过无数次地实验,终于成功研发生产出了洗洁剂、洗衣粉、肥皂等日用化工产品,并申请了国家专利,开辟了钼产品生产外的又一条经营道路。

在压球和精细化工产品研发两个项目上,所有干部职工,不分职务,不分工种,不分年龄,不分性别,全部投入到了这场伟大的科技创新革命中。

为了及时办理商标注册,取得生产专利权,运回洗洁剂生产所需的包装瓶和商标标签,厂里派我携带20万元的现金支票,搭乘由老司机李稳成、马仕贤两位师傅驾驶的新东风牌卡车,从莲花寺出发,星夜兼程,赶往北京。

我坐在驾驶室里,李师傅和马师傅两个人,人歇车不歇,一路向北京急驶。

我们从当日下午十六时出发,到达北京时,已经是次日的下午十八时三十分。二十几个小时的行程,我们途中就吃了一次饭,而且还是买了一些烧饼咸菜在车上吃的。车到北京后,大家又组织人,连夜把洗洁剂包装瓶和商标标签装车,李师傅和马师傅也没有顾得上休息,吃完晚饭,又是星夜兼程往回赶,而我因为要和前期到京的其他人回合,一起去商标局和专利局办理商品注册和专利申请有关手续,便留了下来。

在北京期间,我们住在金堆城钼业公司在北京的办事处,办事处招待所房间设施十分简陋,不能洗澡,也无独立卫生间。吃饭时,大家都是在街上的小摊贩流动餐车上买几个煎饼果子充饥。我们每天都是在专利局商标局和办事处之间奔波。当时的办事处就在北京的前门大街上,距离北京天安门广场走路也就二十几分钟。

十天的时间,我们无数次经过天安门广场,但是,大家都没有停下来好好欣赏一下首都美丽的风光,直到办完全部的事情,才在临上火车返回单位前的几个小时,去天安门广场拍了几张照片,算是留念。

这是1992年9月,也是我平生第一次到北京,第一次出远门,而这次出差,让我身临其境地看到了冶炼人的吃苦耐劳,不畏艰难的品德。此事,也对我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。他们每个人,又何尝不是照亮我前行路上的盏盏明灯呢?

1992年,组织根据工作需要,又把我从宣传科调到了组织科。在组织部门,我一干就是整整十年。

十年里,我经历了轰轰烈烈的“砸三铁”干部人事机构大改革;历经了金堆城钼业公司经营效益最艰难的“下岗分流”“轮岗上班”阶段;历经了四届厂长、五任党委书记的更替。

十年里,我的三任组织科长王治成、赵安灵、申志勇均给予我在工作、学习、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怀。他们点亮了我人生路上的第三盏明灯,让我不仅掌握和学习了扎实的党务知识和干部管理知识,而且也直接促成了我日后在“杰克股份”“西门冲片”“韩国dcc”等知名民企外企担任hr高管的职业生涯。

我在组织部门工作的十年间,还有一次厂里召开“党政联席会”,党委书记欲“提拔”我为厂纪委副书记,而厂长却说:“他这个人这么正直,你如果要让他当纪委副书记,我估计纪委办公室的门都会被职工们的鞋踏破。”就这样,我人生再一次与“官场”失之交臂,也从此,彻底让我不再做这样的“黄粱美梦”,同时,也加快了我寻找另一条职业生涯的步伐。

“组织部里转一圈,出来大小都是官。”而我偏偏转了一大圈,还是一个民。事后,我将这段经历讲给我荣获“共和国创立者”勋章的我老父亲时,他说:“凭自己的本事工作,不要为做官就丧失了做人的原则,而趋炎附势。”这一点我很感谢我的老革命父亲,因为他让我活得有尊严,有人格。”并让我庆幸自己没有踏入“官场”。

2002年8月,在冶炼厂第二次大刀阔斧地机构改革中,我主动要求到劳动工资培训部,而在这个部门,我竟然一干又是十年。

这十年,我们部门的同事闫军霞、孟英教会了我许多电脑和社保、以及职工培训等方面的知识,为我后来在其他性质的企业获得高职位工作,起到了很大的作用,她们也帮我点亮了第四盏明灯。

2013年因为晋升高级职称的原因,我向时任厂长尹孝刚提出了换岗位申请,被批准后,我再次回到了党务工作岗位,来到了党群部门,开始从事企业宣传工作。

在职业生涯最后的十余年中,我有幸结识了我的部长张波,有幸与党委书记王继宇共事;他们不嫌我年老脑拙。他们尊重我、激励我。他们在工作、学习、生活、荣誉等方面给了我最大的关爱。应该说他们第五次点亮了我人生路上的明灯,让我能够在职业生涯的黄昏期,很好地发挥余热,为我喜欢的新闻宣传工作殚尽竭力。

在从事宣传工作的开始几年,我独自一人承担着本该由两个人完成的工作量,让我心甘情愿地不向组织提出额外报酬,苦苦支撑了三年多,最终换来了集团公司宣传先进集体,我个人集团公司优秀通讯员的殊荣。

2018年金钼股份钼炉料产品部和金钼股份硫酸厂合并为一个单位,2020年10月金钼股份冶炼分公司正式成立。2021年孙耀林同志出任冶炼分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,当我提出宣传工作需要一个安静的工作环境时,他很爽快地就为我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,亲自过问为我提供了舒适安静的办公场所。

一个人一生的职业生涯也不过三十多年。三十年来,我和几代冶炼人一起经历了艰苦创业、扬帆起航、锐意改革、求真务实、创新进取、腾飞崛起;亲眼目睹和经历了冶炼厂多膛炉抢炉大会战、“砸三铁”三项制度改革、精细化工产品实验成功、两次压球大会战、下岗分流和轮岗工作、回转窑和反射炉土法上马、新型多膛炉、两万吨钼铁生产线建成投产、“两厂合并”凤凰涅槃、安全环保升级改造、绿色环保花园式工厂,跻身于中国钼冶炼前列等大大小小的企业发展变化。

一盏灯可以照亮一个人勇往直前的道路,一束光可以让人在黑暗里萌生希冀;一群人,可以在明灯的照亮下义无反顾地前行。

三十多年来,我扎根冶炼厂这块土壤里。

三十多年,我不改初心的留在了金堆城,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了“中国钼都”,而这一切,皆因为在我的人生路上,一直都有盏盏明灯在指引和照亮着。

三十年弹指一挥间。在冶炼厂三十七年的发展中,成百上千的创业者、奋斗者、继承者,他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一盏明灯呢?他们彼此为对方照亮着前行的路,彼此温暖着对方的心。大家一起攻坚克难,携手同行,让钼冶炼事业一步步走向辉煌,跻身中国钼冶炼的先进企业,并正在向着引领世界钼冶炼技术的征程奋进!

如今,当初的创业者,有的已经离开了人世;有的已经步入中年,还有更多的人已加入到了退休的行列,但是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,点亮前行路上的明灯,正激励着他们的继承者、后来人,沿着他们开创的道路踔厉奋发,笃行不怠!
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