扶贫路上的“点子王”——陕西省第七批“三秦楷模”张雷威系列报道之二-尊龙凯时人生就得博

当前位置:尊龙凯时首页>新闻中心
向“三秦楷模”学习
扶贫路上的“点子王”——陕西省第七批“三秦楷模”张雷威系列报道之二
|
来源:陕西日报|2021/4/12 14:20:00|作者:程刚 郝彦丰|人气:24816

20多年来,国家电网榆林供电公司扶贫干部张雷威,先后在榆林6个县(市、区)19个乡镇的56个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,累计帮助1.2万名困难群众摆脱贫困。被他帮扶过的脱贫群众,总爱亲切地称呼他一声“老张”。

多年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,张雷威积累了大量工作经验,成了名副其实的“点子王”,就连来榆林调研的国务院扶贫办领导也感慨地说:“老张真是扶贫的内行。”

老张这人就是有办法

在张雷威的记忆里,第一次到神木县西沟乡芹菜沟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的经历印象深刻。

2000年初,张雷威刚到村里就被贫困落后的情况惊呆了。如何才能让贫困群众不等不靠,通过劳动摆脱贫困,成了他思考最多的问题。

张雷威逐家逐户走访调研,发现当地村民有饲养骡子的传统。但买一头好骡子需要8000多元,只能使役7年至8年,淘汰时一头骡子的卖价不到2000元。

经过调研,张雷威发现秦川肉牛拉车耕地也样样行,只是速度有些慢,饲养方式和骡子一样。不过,母牛每年可产一头小牛犊,小牛犊养3个月就能卖3000多元,养8个月能卖到8000多元,发展养牛产业优势明显。

为此,张雷威专门为芹菜沟村量身定做了一套“适度养殖法”,鼓励贫困群众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发展牛羊养殖业。

谁料,这个发展计划刚一提出就遭到不少村民反对,他们养骡子习惯了,觉得骡子体大劲大、拉车耕地有力,就是不愿意养牛、养羊。“养牛比养骡子合算,你们看,现在市场上,牛羊肉的价格都涨成啥样了!”张雷威为了引导村民发展养殖业,一边给大伙儿宣传养殖牛羊的好处,一边还组织村民外出参观牛羊养殖企业,逐渐打消了村民的顾虑。

在张雷威的努力下,芹菜沟村淘汰了全部骡子,用换回的钱买了7头秦川牛,让有能力的贫困户养殖。此外,他积极为村里争取帮扶政策,实施“年初领5只羊、年底还1只羊”的帮扶举措,让全村贫困户全部发展起山羊养殖产业。

短短3年多,在张雷威“适度养殖法”的推动下,这个昔日贫困落后的村子,成为脱贫致富的样板村。

好主意来自深度调研

“如果说扶贫是建大楼,那么调研就是打地基。村里的情况摸得越熟,就越有利于开展工作。”在多次宣讲中,张雷威都是这样介绍自己的扶贫经验的。

20多年的扶贫工作经历,让张雷威写下了几大箱扶贫调研日记。哪个村子有多少土地、牲口,水源、电力是什么情况,谁家几口人、擅长干什么,从贫困户致贫原因到帮扶政策,甚至连贫困户借了谁家多少钱,他都摸得清清楚楚。以至于他的女儿在读小学时写作文埋怨道:“我上几年级爸爸不知道,他帮扶的村里有多少头牛羊,却知道得一清二楚……”

有了深入细致的调研,金点子、好主意就随之而来。张雷威在吴堡县挂职副县长时,有一次走访群众发现,薛下村、寺沟村、岔上村多年来人畜饮水安全没保障。2007年夏天,在他的主持下,3个村的水利工程同时开工,年底就全部投入使用,一下子解决了5000多人的安全饮水难题。

天天和农民打交道,就不能不掌握农业知识。这些年,张雷威购买的农业书籍装满了一书柜,平时一有空他就认真阅读学习,成了一位精通农业的“土专家”。

“老张跟我们说,玉米从根部向上数,到第三片叶子发黄的时候,就可以收割了。此时玉米粒成熟了,玉米秸秆的水分也多,这个时候才是玉米的最佳青贮期。”米脂县李站村村民李凤成感慨地说,当了一辈子农民,还没有老张专业。

“金点子”服务队助脱贫

张雷威把村民当成自家人,乡亲们也将他看作一家人,“有事找老张”成为大家的共识。但是,有些事老张也没法解决,这时他就求助专家帮忙。时间久了,他想将那些热心的专家组织起来,共同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。

2017年,在榆林市总工会的关心支持下,张雷威牵头成立了陕西省首个“金点子”劳模扶贫帮困服务队,队员由劳动模范、农牧专家、第一书记、主任医师、税务干部、企业家等组成,志愿为农村脱贫攻坚出主意、想办法。

很快,这支特殊的服务队影响越来越大,服务范围逐渐从米脂县扩大到榆林其他县(市、区),覆盖到国家电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各单位的扶贫点。

近年来,这支服务队先后协助帮扶村建起肉牛养殖场、白绒山羊养殖场、蔬菜香菇大棚、小米杂粮加工厂、粉条加工厂、万亩山地有机苹果园等,并指导30多个贫困村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,成为当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支奇兵。

如今,张雷威扎根脱贫攻坚一线,驻村扶贫20余载的故事,感动与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。张雷威在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时,从未停下奋斗的脚步。近年来,他受邀在全国各地进行宣讲,把自己20多年来总结的扶贫经验,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社会大众。每当讲到自己创建的“金点子”服务队时,他总是欣慰地说:“当每一个贫困家庭的生活因你而改变,老百姓真正富起来了,发自内心笑起来了,那你还不快乐吗?”

(原文链接:)

【责任编辑:王涵瑞】

网站地图